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项目适应我国舞蹈领域对于舞蹈编导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综合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为目标,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坚持“学生中心、情景导向、学科融合、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本实验项目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舞蹈演出效果虚拟仿真实验,以解决现实中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第一,实验环境、资金匮乏。

舞蹈编导教学成果的展现不能仅停留在排练厅,而需秉承着“教室—舞台—社会”的理念,将学生创作的作品推上舞台,接受观众的评价。舞蹈作品的舞台呈现需要专业剧场或较大的活动场地,在表演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专业舞美人员的配合才能呈现最终效果,从而进行作品的改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剧场和活动场地数量和类型有限且租借困难,灯光与音响租借费用昂贵,导致大部分学生创作的作品无法完成舞台演出,专业化实践能力的训练受到较大限制。

第二,实验设备资源不足。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编导需对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有基本的认知。目前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种类繁多,且灯具与音响专业设备费用昂贵,无法满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需求,限制了学生对设备的熟悉和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实验内容认知受限。

舞蹈作品最终编排效果与舞台美术的综合运用紧密相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手段单一且平面,不能满足学生综合感知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人力资源消耗大。

在群舞的创作过程中涉及多种队形以及位置调度等空间构图,学生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排练才能实现自己的设计效果,教师也无法实时了解学生对构图的认知,造成实验反馈滞后,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为弥补舞蹈编导教学中创作手段陈旧、资源消耗大、设备昂贵、场地调度和使用困难等问题,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主要目的为:

(1) 利用3D建模使学生对剧场以及不同的舞蹈表演空间的构成有基本的认识,学习并掌握舞台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

表演空间是舞蹈表演的必备条件之一,不同的表演空间会呈现不同的演出效果,学生可通过本项目提供的剧场、体育馆、室外舞台三种不同的表演空间3D模型,对不同的表演空间具备基本的了解。

(2) 在教学中提供更逼真更智能的创作训练方法,以提升并强化学生的舞蹈构图能力。

舞蹈构图是舞蹈编导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对作品视觉效果的呈现、舞蹈内容的推进、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项目系统中提供了学生自主设计模块,学生可以在学习构图的理论知识后,在虚拟的表演空间中进行创造性的舞蹈构图设计,以实时对比的方式体验舞蹈构图的演出效果。

3)通过本项目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舞台灯光音响的基本知识,提高舞美设计水平。

本项目的建设合理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舞台上为前期完成舞蹈构图的作品进行灯光设计以及音响配乐的操作,解决了舞蹈编导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实现了舞蹈作品的舞台视效预演,弥补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直接接触到实际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的建设尊重艺术类学科的特点,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和个性化,这也是艺术类学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项目总体框架如下: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以舞蹈表演案例为拟真基础,并对案例中舞蹈表演空间做一定优化设计处理,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所使用的舞蹈表演空间更具典型性和全面性。

A、采用1:1的比例,还原真实空间尺度,并设定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拟真视觉参数。

B、真实还原案例中的建筑结构,包括表演区、观众区、走道、幕布、桥架、操控室(台)、追光平台、耳光室、LED屏幕等基本功能(设施)结构。

C、真实还原案例中的装饰材质(织物、橡胶地板、木制饰面等)以及功能材质(LED板、金属板、穿孔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等)

2通过三维立体画面,多角度创造舞台的空间层构,使学生理解舞蹈构图在舞台上呈现时,不同位置的观众的视觉观察角度,进而设计出更好的舞蹈构图。

A、构建表演者人体模型,包括性别设置、人数设定,并仿真基本服饰和基本动律。

B、对人体模型进行编号,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自由选择动态构图时虚拟表演者的走位方式以及人员流动顺序,通过仿真实验中的互动操控,使学生实时观察到舞蹈构图的效果。

C、编辑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的持续时间,并联系到仿真控制系统,使舞蹈队形和调度的变化具有节奏感。

D、对舞台空间进行立体分区(前、后、左、右、高、中、低),并将人体模型联系到仿真控制系统,使学生可以在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与拟真表演场景进行互动,时时观察到交互操作带来的拟真结果。

3以主流舞美配置为拟真基础,对舞台灯光、音响效果进行高度仿真还原,将每一种光效拆解至每种、每个灯具,并关联到仿真控制系统,使学生可以进行拟真光效与音效互动,实时观察到交互操作带来的拟真结果。同时建立定期更新迭代的仿真舞美设备数据库。

A、依照行业标准,真实尺度,高度仿真还原灯具安装位置与灯光效果,主要包括:面光、耳光、追光、顶光、侧光、天排、地排、辅助灯具。

B、依照行业标准,高度仿真灯光色彩、造型灯形状和电脑灯花纹,使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中定量化模拟不同灯光色彩、形状和纹路,从而对舞蹈表演现场的舞美效果有更加真实的体验。

C、依照行业标准,真实尺度,高度仿真音箱外形与音响效果,主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音品。并且允许学生将音乐与仿真操作系统进行关联,为前期设计的舞蹈进行配乐,实时观察到交互操作带来的拟真效果。

2-8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应不少于10步)

(1)实验方法描述:

1 预制模型法

本项目通过建构模型的方法模拟典型目标设计场景,包括:典型舞蹈表演空间的建模、人体模型、灯具模型以及音箱模型。通过分析、解构各个功能区域、设备,引导学生学习舞蹈构图与舞美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原则。本项目中的典型设计场景均为真实案例转化,并通过深度设计优化,达到设计规范标准。在第一视角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整个模型,而且可与各个虚拟演员、灯具及辅助系统进行互动。

2 情景交互法

学生在本项目的虚拟环境中,不仅可立体、生动的获知舞蹈表演空间的结构布局、设备设施,也可了解舞蹈构图和舞美设计在特定表演空间中的预演效果,还可在一定自由度创作的实践环境中反复练习,并接受考核。通过不同的层次视角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将习得舞蹈构图及舞美设计的操作技能,提升舞蹈创作的专业能力。

3 比较差异法

本项目构建了专业的舞蹈表演空间、舞蹈动律、舞蹈服装以及灯具素材库,学生可通过选择不同的素材,设计更多可能性方案,并比较其中的差异性,从而训练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艺术把控能力。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该实验教学项目属于“群舞创作”课程,共计4个实验学时,其中,表演空间漫游认知0.5个学时,舞蹈构图0.5个学时,舞美设计1个学时,舞蹈演出方案设计2个学时。通过虚拟表演空间的场景及表演情境,学生可在整个实验中进行交互性操作30步,在实验中完成设计方案并提交,完成考核模块题目,并最终查看成绩。

实验流程为:登录系统→获取实验平台介绍→舞蹈表演空间漫游认知→舞蹈构图知识点认知→舞美设计知识点认知→舞蹈作品演出方案设计→演出方案视频回顾与调整→提交演出方案→退出系统→教师基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

步骤1登陆项目网站,进入网站了解项目描述、特色、网络要求等相关信息。阅读实验相关信息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打开实验环境界面,点击页面中的“开始实验”按钮即可开始实验。

步骤2:表演空间漫游认知

1 该模块提供三种典型表演空间(镜框剧场、体育馆、户外舞台),学生依次选取不同的表演空间进行360度自主环境漫游。

2在环境漫游过程中,点击环境中的设施及设备会弹出相应设施和设备的理论知识点,阅读完成点击下一步按钮。

3 舞蹈表演空间知识点考核。体验并学习完实验中的舞蹈表演空间相关内容后,进入本模块的知识点考核页面,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进行答题,系统给出本模块的理论考核成绩。

步骤3: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是舞蹈构图模块下的一个内容。学生进入舞蹈构图模块后,点击“静态构图”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

1 静态构图包括的内容有:静态构图的定义与功能,常见单一图形和复合图形的分析与运用。学生点击相应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同时系统会从不同角度(俯视、平视、对角线)呈现每一种构图的舞台效果。

2 静态构图设计。对静态构图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点击“试试看”按钮,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表演者性别、人数、动律等,进行舞蹈静态构图设计。

3 静态构图知识点考核。体验并学习完实验中的舞蹈构图内容后,进入静态构图知识点考核页面,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进行答题,系统给出本模块的理论考核成绩。

步骤4: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是舞蹈构图模块下的一个内容。学生进入舞蹈构图模块后,点击“动态构图”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

1 动态构图包括的内容有:动态构图的定义与功能,常见线性流动与块状流动的方式方法。学生点击相应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同时系统会从不同角度(俯视、平视、对角线)呈现每一种动态构图的舞台效果。

2 动态构图设计。对动态构图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点击“试试看”按钮,在静态构图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继续添加舞蹈动态构图,学生可自主选择演员调度的方式方法。

3 动态构图知识点考核。体验并学习完实验中的舞蹈构图内容后,进入动态构图知识点考核页面,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进行答题,系统给出本模块的理论考核成绩。

步骤5:构图的解构

构图的解构是舞蹈构图模块下的一个内容。学生进入舞蹈构图模块后,点击“解构”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

1 学生点击“解构”按钮,学习解构在舞蹈构图中的定义与功能,系统将提供2个解构案例(静态构图解构、动态构图解构)的三维动画演示图,供学生分析和加深理解。

2 解构设计。对动态构图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点击“试试看”按钮,在前期构图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构图的解构设计,学生可自由选择解构的方法与形式。

步骤6:灯光色彩的使用原则

不同的灯光色彩和服装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绪情感,所营造的氛围也会不一样。此外,灯光照射在服装上会产生光学变化,有些色彩和材质的服装会反光,有些则会发生色彩的改变。因此,在使用灯光之前需要对灯光色彩和服装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行较为全面地认识。在本步骤,学生点击“色彩”按钮,进入灯光色彩和服装色彩的学习界面,同时系统将提供常见灯光色彩所呈现的舞台效果图。

步骤7:舞蹈灯具认知

学生进入舞美设计模块,点击“灯光设计”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以及灯光方案的设计。

1 灯光系统的认知。灯光系统包括面光系统、耳光系统、顶光系统、侧光系统、追光系统以及天排和地排。在本步骤,学生可通过鼠标与具体表演场所中的基础灯光系统进行交互,学习灯具所在的具体位置、用途、特点、效果等内容。系统将提供每个灯光系统所呈现的效果示意图或三维动画。

2 特殊灯光的认识。特殊灯光主要涉及定点光、造型灯和三合一电脑摇头灯。这些灯光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在舞蹈表演中运用也非常广泛。学生通过点击相关按钮对特殊灯光的具体位置、用途、特点、效果等内容进行学习,系统将提供特殊灯光所呈现的效果示意图或三维动画。

3 灯光的使用操作。学生点击“操作”按钮,进入基础灯光的使用操作环节,学生可自由选择灯光以及灯光的色彩进行舞台灯光设计,电脑将实时呈现学生所设计的基础灯光效果示意图或三维动画。

步骤8:音响的认知

学生进入舞美设计模块,点击“音响认知”按钮,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以及演出方案的设计。

1 音响系统的认知。音响系统包括调音台基础知识和音箱设备摆放原则两个部分。学生可通过点击相关按钮与调音台进行交互,学习背景降噪、环绕立体声、扩声和重低音的特点和效果。系统将提供每种调音操作后的声音变化。

2 音响系统的操作。学生点击“操作”按钮,进入音响的使用操作环节,学生可自由选择音乐加载到本实验中,并对音乐的音色、音质进行自由调节,电脑将实时呈现学生所设计的音响效果。

步骤9:舞美设计知识点考核

在完成灯光与音响的知识点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后,学生选择点击“考核”按钮,进入到这部分的知识点考核中。知识点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选择三类题型。学生完成知识点考核的操作,最终程序计算出成绩,评定学生在该模块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

步骤10:创作练习

舞蹈演出效果设计属于综合性实验,整个项目设计出来需要大概4-5个课时。为提高设计效率,项目考虑多次设计结果复用功能。学生在最后的创作练习环节中,可通过方案管理功能进行方案管理,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在前面三个模块中已设计好的方案,并可保存当前方案、新建方案、读取方案、删除方案。

步骤12: 学生点击“录制”按钮,将已完成舞蹈构图、舞美设计的舞蹈作品进行录制,之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将自己设计的舞蹈作品预演方案上传系统。

步骤11: 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点击“实验报告”按钮,对自己设计的舞蹈作品预演方案进行阐述,阐述内容包括场景选择依据、舞蹈内容与构图的适配性以及舞美设计的作用和预期效果。之后,点击“提交”按钮,将实验报告上传系统

提交舞蹈作品预演方案

步骤12: 实验结束,退出系统

步骤13: 教师线上批阅实验报告并给出舞蹈作品预演方案成绩及评语。

预习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类型 操作
         

操作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编号 资源信息类型 费用 收费有效期
1 操作 舞蹈演出效果虚拟仿真实验 888888 外部链接 0.00 0

实验交流

教学引导视频

共享应用

浏览量:771
点赞数:0

资源共享星级评定

0
0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