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纳入英语专业(涉外审计)的培养方案和翻译类教学课程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大型审计会议场景,旨在突出学生的翻译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会议的相关翻译技巧。
1.实验后应达到的知识水平:
交同传等翻译知识:学生将全面提升翻译知识,包括速记技巧、语言表达、文化差异处理等方面,以更好地胜任国际审计口译工作。
审计专业综合知识:学生将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精准的审计专业词汇,同时提升审计专业知识,包括国际审计标准和中国特色审计素材。
跨文化交流知识:学生将积累跨文化交流知识,以更好地处理国际审计挑战性任务。
2.实验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
即时发挥的实践能力:学生能够随时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解决高层次国际审计会议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复杂场景的口译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复杂场景下的口译实践能力,从初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口译实效。
自我评估和纠正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智能评估系统自我检查口译效果,及时纠正并提高口译水平。
本虚拟仿真实验室将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口译专业实训课程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
展实训教学、技术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以数字化转型系统驱动教学模式和学生实训方式变革。
本实验系统的关键在于核心要素的仿真度,即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与真实模型的符合度。其总体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审计会议口译环节要素按照明
确的自主学习理念予以呈现,还原大型国际审计会议的真实场景。其具体路径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势来解决会议翻译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空限制,所引起的语
言和文化环境不可触的问题;通过平台所构筑的3D 人物,场景体验模式等,将课本、网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单一材料提升为有实际场景的情境体验;通过场景体验、人机交互,让学习者不仅能通过变量控制等实验方法掌握字、词、句等微观语内知识和宏观审计会议内容,而且能通过沉浸式学习全方位提升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翻译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学生根据实验目标,将人机互动结果与系统提供的参考文本进行对照,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了解知识点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巩固所学内容。
本实验模型依托虚拟仿真、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在学校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带虚、以虚助实,努力实现科研工程到教学的转换。建设符合要求并满足需求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突出口译虚拟仿真实验的感知性、沉浸性和交互性,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难度、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痛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实现口译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知识点:共5 个
(1)背景知识:各种审计组织的背景和会议案例等;
(2)审计知识:国际审计准则、审计文化,审计术语等;
(3)语言知识:英汉词汇、句法及表达方式异同;
(4)口译技能:信息听辩、提炼主旨、口译记忆、口译笔记等;
(5)交际能力:大型会议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