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简介

1.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1)新时代工程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工程教育体系强调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在国家对防灾减灾领域巨大需求的大背景下,对土木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掌握工程的力学稳定性和环境保护与恢复相互协调的生态护坡技术,同时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重点围绕《土木工程施工》的实验需求,融合《工程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实验,从灾害智慧感测、灾害力学分析、竖铰链式护坡设计、工程施工等多环节,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边坡抢险虚拟仿真实验。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从而掌握土木工程灾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力学分析与设计施工能力。

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新,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本虚拟仿真实验面向国家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需求,围绕运河岸坡智慧感测与保护,融入大运河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河岸坡智慧感测与保护是流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土木工程的力学分析设计与施工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工程伦理等德育要素,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披肝沥胆的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支撑。

3)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本实验课程提供坚实基础

课程选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河岸坡体失稳破坏急需抢险护坡关键环节开展相关实验工作,实验后台数据来源于项目团队多年科研成果,其中包括:铰链式混凝土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相关内容的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地震、降雨耦合下锚杆+铰链式砌块生态护坡机理研究等相关内容的国家、省、市厅级纵向项目;苏申内港线河道整治护坡工程、丹金溧漕河航道整治护坡工程等10多项横向项目;苏申内港线河道竖铰接式生态挡土墙护坡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的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课程将竖铰链式生态护坡创新技术融入实验内容,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研反哺教学的典型案例,包含岸坡抢险救灾相关的勘测、设计、力学分析、施工、环境等实验教学内容,实现了“灾害勘探—坡体破坏分析—挡土墙设计—挡土墙受力分析—挡土墙稳定性验算—挡土墙施工”的多层次训练,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生态护坡创新技术相关成果

4)边坡抢险中高危、不可逆、难度大等复杂环节需以虚拟仿真形式呈现

边坡抢险实地实验面临的困难:①不可逆性:对于大型现场施工而言,存在着难度大,成本高,过程不可逆,时间不可控等特点。已破坏或处置的坡体无法再现,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过程中无法经历坡体的形成、变形、抢险,全过程不可逆;大型现场施工设备需求高,代价大,工期与教学周期难以协调;②高危险性:大型现场施工极易对现场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大,操作危险性高。滑坡区具有潜在危险性尤其是在雨季后,边坡的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因此现场实验需要首先保障实习生的人身安全;现场施工中器材较多,且有大型机械进行施工等工序,有安全风险;③多局限性:大型现场施工(例如现场勘探、抢险护坡相关施工的大型设备)存在无法在实验室复现诸多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随机性,大多是非稳定的现场实验测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开展大型现场施工实验内容。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依托金陵科技学院科研教学团队多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完整再现边坡抢险救灾全过程,成功解决了边坡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实验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促进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向课堂转移,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了创新性和高阶性。

2.实验的实用性

本虚拟实验课程以生态护坡创新技术方面的系统科研成果为核心,围绕边坡抢险救灾这一主题,建成了《土木工程施工》《土力学》《工程地质》等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本实验根据上述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构建了滑坡调研分析、挡墙设计与计算、支挡结构施工模拟、实验探究等四个实验模块,在边坡抢险救灾领域涵盖了从基础认知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不同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力求满足从无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到有知识储备研究生《土木工程施工》等理论与实验课程需求,并能支撑进一步的探索创新性研究,特别是关于降雨地震等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生态护坡技术的施工关键技术及优化方面专门设置了实验探究模块,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3.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江南运河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共包括滑坡调研分析、挡墙设计与计算、支挡结构施工模拟、实验探究等四个模块,涉及工程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生态学等课程,通过概念、原理、设计、施工,旨在对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护坡工艺的教学提供兼具安全性、综合性、客观性、全面性、交互性的情景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护坡的核心技术。

本实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

1)教学目标明导向: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护坡设计及施工,以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更迭课程高阶为目标,有的放矢开设课程。

2)实验训练全方位:实验系统具备了教、学、练、考、管、评等方面全方位教学训练,将实验内容串珠成链,及时开发可补充、更新、互动、延伸的学习资源,充分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3)实验内容相贯通:实验贯通场地的勘探、坡体破坏形式的判断、铰链式生态挡土墙的设计、铰链式生态挡土墙力学分析、铰链式生态挡土墙稳定性验算、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施工等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4)技术实践互弥补:采用以基础理论自主式学习,以实验训练探究式学习,借助虚拟仿真软件系统反复试错实践,弥补了实体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可逆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建立工程化概念和树立安全生态环保意识。

4.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实验系统体验性:依托团队在生态护坡创新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采用“虚拟仿真+互联网技术,模拟实际江南运河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抢险及施工场景,设计以理论公式驱动、模拟真实工程场景、强化过程中学习原理、可试错探索的虚拟仿真实验,直观展示了现场勘探、坡体破坏和现场施工的实践过程

实验系统创新性本实验工程来源于实际工程,通过实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护坡设计、力学计算、坡体稳定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并延伸了降雨、地震等多工况灾害荷载耦合下坡体稳定的探究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以及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采用了任务驱动式、自由探索式等多种主动开放式教学模式。既以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又坚持了教育本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更新。

教学技术先进性:综合运用数字化3D仿真技术、虚拟仪器与设备以及人机在线交互等技术构建了虚拟而真实的江南运河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抢险及施工建造的实验平台,促使传统土木工程试验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将护坡的基本概念、力学特点、施工工艺融会贯通。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运河岸坡失稳抢险为工程背景,全面融合灾害预报-勘察-设计-施工等多环节,以铰链式生态护坡创新技术为核心,学生通过概念认知、破坏模拟、现场勘测、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等模块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以交互式操作与实验加强对专业知识内涵的理解,促进不同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效串联,构筑起边坡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知识图谱。具体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边坡支护结构的类型,理解不同支护结构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

2.掌握现场勘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能够理解勘测结果与工程地质剖面图之间相互联系。

3.掌握挡土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能够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及设计。

4.理解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能够对设计的边坡进行各类稳定性验算。

5.掌握铰链式生态挡墙创新技术的原理,理解铰链式生态挡墙的结构及适用性,能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挡墙施工管理。

6.具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能根据环境条件设计生态护坡方案。



1.实验原理

本虚拟仿真实验依托铰链式生态护坡创新技术,从滑坡调研分析、挡墙设计与计算、支挡结构施工模拟、实验探究等四个模块开展实验。

1 实验原理

1)滑坡调研分析原理

滑坡调研分析包括地形测量、勘探点选择、钻进取样、滑坡剖面图绘制、破坏模式分析等步骤。水准仪测量原理:已知A 点的高程为 HA,只要能测出 A 点至 B 点的高程之差(简称高差 hAB),则B点的高程 HB,就可用下式计算求得:HB=HA+hAB。对于护岸工程,垂直岸线的横剖面勘探点宜为3个,钻孔深度进入深泓底以下不宜小于10m。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常见钻探方法,为获得边坡地层分布特征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奠定基础。根据测绘勘察结果,按照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要求,完成滑坡剖面图。对于挡土支挡结构,可能发生滑移、倾覆和倾倒三种破坏模式。

2)挡墙设计与计算原理

挡墙设计与计算包括挡墙型式选择、土压力计算、强度验算(式1~3)等步骤。

主动土压力系数:

被动土压力系数:

土压力:

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由挡墙基础和砌块墙体两大部分组成。基于试验结果,墙高小于3m时,采用直挡墙型式(图2);墙高大于3m时,采用阶梯状挡墙型式(图3)。基础尺寸如图4所示,当采用直挡墙基础时,abcd宜为500mm300mm300mm,1200mm;当采用阶梯式挡墙时,下部基础abcd宜为500mm300mm300mm,1200mm,上部基础abcd宜为400mm300mm200mm,1000mm


2 直挡墙型式

3 阶梯式挡墙型式

4 基础尺寸

3)支挡结构施工模拟原理

竖铰接式挡土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竖铰接式生态直挡墙的必要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地基土、互嵌式砌块和混凝土基础、纤维棒或销钉、土工格栅、碎石、反滤土工织物、根植土或砾石,还包括垫层、钢筋、拉接网片等。

4)稳定性探究及多工况探究原理

①稳定性探究(图5~6、式4~8等步骤)

5 稳定性验算示意图

稳定性系数:

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挡土墙连接构件正截面应力验算:

压应力验算

剪应力验算

6 结构应力分布图

②多工况探究:提出问题当实际工程中护坡高度超过3米时该如何设计与施工?探究新型竖铰链式阶梯型挡墙设计与施工。


2.知识点: 7

1)传统挡土墙类型及生态挡土墙结构

2)边坡工程地质勘测原理及方法

3)挡土墙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4)土压力类型与计算方法

5)竖铰链式生态挡墙设计方法

6)生态挡土墙施工工艺

7)生态护坡技术原理及方法

3.核心要素仿真设计

1)实验技术:基于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创新技术的仿真还原

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是教学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挡墙型式,本实验清晰呈现了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的结构及组成,直观立体,能更加深刻理解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创新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2)实验场景: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河流岸坡抢险救灾的仿真还原

本实验以江南运河为仿真对象,模拟了降雨灾变条件下运河岸坡滑塌过程,完整重现了现场勘测、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生态效应等抢险救灾全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调查-设计-施工-环保全流程认知。

3)实验参数:基于真实工程设计和施工数据的随机抽样仿真模拟

边坡破坏模式、地层参数、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设计参数、施工数据、生态护坡参数均基于实际工程与研究成果,仿真度达到90%以上。

4)实验操作:基于真实工程竖铰链式生态挡土墙施工流程的仿真度达到95%以上,完整再现了施工操作过程。




一、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

1.实验教学过程

本教学实验在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网络共享平台上运行,包括4个实验阶段、4个实验模块+1个实验评估、9个实验环节、21个实验交互步骤,如图8所示。学生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灾害现场调查过程、认知生态挡土墙创新技术、掌握挡土结构设计方法、掌握生态挡土墙结构施工要点,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操作后,课程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内容,包括边坡稳定性探究和不同工况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一阶段:实验基础与简介

本实验“实验准备”模块,通过提供实验简介、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实验相关背景知识;通过“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提供的实验简介、滑坡调研原理、挡墙设计原理、挡墙施工原理、课程介绍视频、实验教学引导视频的学习,初步认知,为虚拟仿真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与分析

实验通过竖铰链式挡土墙失稳破坏需抢险救灾问题调研分析、挡墙设计与计算、挡墙施工实验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具备相应能力;

①调研分析:培养学生掌握灾害智慧感知、地形测量、地层勘探的相关知识,达到熟练利用水准仪测量原理、无人机测量原理进行场地形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回转转进法、地形图绘制等方法实现对地层勘探;

②挡墙设计与计算:培养学生掌握竖铰链式挡土墙设计及其受力分析的知识点,达到熟练掌握竖铰链式挡土墙破坏模式、结构辨识、型式选择、砌块设计等设计方法,进一步掌握对设计的挡墙进行受力分析、荷载计算、土压力计算、抗滑力计算等力学分析计算方法;

③挡墙施工:培养学生掌握竖铰链式挡土墙施工工艺和生态护坡的知识点,达到熟练进行挡墙地基施工、垫层施工、墙体砌块铺设、插玻璃纤维棒、拉结网片、回填、压顶、坡顶面层、植被等施工工艺,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掌握竖铰链式挡土墙稳定性判断和不同工况挡墙型式设计选择的知识点,探究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挡土墙连接构件正截面应力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的方法并进行稳定性判断,加强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

第四阶段:实验评估

实验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方案流程评估和学生互评评价方式,形成自主与创新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①方案流程评估:对整体实验流程、设计计算流程、施工流程、探究流程进行准确性和完整性地评估和打分。展示了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流程评估、优化实验操作,可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②学生互评:分别对21个实验交互步骤进行赋分评价,并撰写文字评价。学生通过互评,可加深对实验的认知和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方案的赏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方法

1)实验采用调研法、模型法、比较法、推演法、观察法等实验方法(图1

调研法:是竖铰链式挡土墙虚拟仿真实验实现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下一步的设计、计算、施工的重要依据;模型法:通过自建模型,将竖铰链式挡土墙施工流程可视化,有利于学生直观认知理解运用,解决了教学难题;观察、比较法:学生根据方案需求,选择不同数量、规格的素材,通过对不同参数调整,来优化设计方案,让学生由传统课堂的主观感受,向多角度综合考量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推演法: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的交互设计界面中,进行4种不同稳定性及不同工况的探究,推演自己的设计方案,探究方案抢险救灾护坡效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课程教学团队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式、沉浸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理论与实践比较式等实验教学方法。

①基于任务驱动式、沉浸体验式、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背景,本项目共设置四个模块,对应四个循序渐进的实验任务。实验模块一中,对运河边坡失稳情况的模拟,通过软件动画模拟以任务驱动方式启发学生对于边坡抢险救灾的思考,促进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的理解;实验模块二中,通过程序引导,让学生以沉浸体验式了解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实验模块三中,通过爆炸结构图深入掌握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的结构,启发学生探索相关施工技术;实验模块四中,引入实验探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工况条件下挡墙的设计及优化方法。

②理实结合式实验教学方法

本项目实验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借助人机交互技术能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理论教学知识点和实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项目在每个实验模块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了理论知识点复习模块,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通过给定力学计算公式以及稳定性分析模型,预测其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的力学稳定性,并将与之后实验获得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与规范进行对比,使得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比较,理解其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在每个实验模块开始之前,对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进行认知,并详细介绍每个操作步骤的过程和原理。将进行阶段性的过程考核测试,考核通过之后方能进行相关的操作。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合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 实验教学过程示意图

二、实验步骤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 21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的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登录系统后首先以动画方式介绍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与保护工程背景(图3),然后进入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界面(图4),通过点击相应功能菜单开展实验学习和操作。

2 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登录界面

3 大运河文化公园动画播放界面

4 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界面1

本虚拟仿真实验操作过程包括3个实验阶段、4个实验模块、9个实验环节、21个实验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交互步骤1:实验预习及自测

操作目的:学生在进行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前,了解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的原理、设计及施工方法,掌握生态挡墙力学分析方法,掌握生态挡墙施工工艺及生态护坡方法。

操作过程:学生进入主界面后,依次点击左侧对话框学习本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进入实验原理及知识点学习界面(图5),画面展示了整个实验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可以点击实验原理及知识点学习对话框,学习每个实验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将进入知识考察环节(图6),开展预习自测,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操作效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完成了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竖铰链式生态挡墙的原理、设计及施工方法,掌握生态挡墙力学分析方法,掌握生态挡墙施工工艺及生态护坡方法。

5 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原理及知识点学习界面

6 理论知识测试界面

交互步骤2:破坏点选择

操作目的: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让学生了解岸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状态变化,理解运河流域安全智慧监测平台的运行原理。

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大运河流域降雨场景及岸坡失稳模拟动画(图7)。然后根据提示选择坍塌点开展实验(图8),依据降雨灾变条件模拟,预警大厅屏幕显示10余个监测点,其中5~6个发出闪烁信号,学生选择闪烁点即进入下一步,选择其他未闪烁点则提示错误,提示重新进行选择。

操作效果:了解岸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状态变化,理解运河流域安全智慧监测平台的运行原理。

图7 大运河流域降雨场景及岸坡失稳模拟

8 大运河流域安全智慧监测平台

交互步骤3:现场地形勘测

操作目的:借助水准仪、无人机等仪器,完成现场地形勘测,掌握常用勘测仪器的原理及方法。

操作过程:场景展示现场破坏情况,学生选择第一步勘测的内容:工程测量,并选择高程测量的仪器(图9),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无人机测绘仪等,选择水准仪、无人机测绘仪即正确,展示相关测量原理。测量演示步骤演示结束后(图10),学生计算得出制指定点位的高程,形成等高线图。

操作效果:掌握地形勘测的仪器及使用原理,理解地形勘测的测量步骤,理解测量结果与等高线图之间的关系。

9 地形测量仪器选择界面

10 测量过程模拟及计算

交互步骤4:地层勘探

操作目的:掌握地层勘探点的布置原则。

操作过程:以上一步骤生成的地形等高线图为背景(图11),用虚线设置勘探剖面,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布置3个勘探点,后台根据勘探点的位置进行评价赋分,考察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操作效果:理解勘探点位置选择与地形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地层勘探点的布置原则。

11 地层勘探点选择

交互步骤5:钻进方法选择

操作目的:掌握地层勘探的原理及方法。

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地层钻进方法的原理,界面(图12)提供4个选项: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冲击-回转钻进、振动钻进,学生根据场地条件选择正确的钻进方法,回转钻进即为正确。选择冲击钻进即正确。学生依次点击勘探点,完成钻机勘探的操作演示(图13)。

操作效果:学生学习钻进相关知识点,通过动画学习加深现场勘探步骤与勘探方法之间的理解,掌握地层勘探的原理及方法。

12 钻进方法选择界面

13钻机钻探过程模拟

交互步骤6:挡墙破坏模式判断

操作目的:理解挡墙破坏过程,掌握挡墙常见破坏模式。

操作过程:学生首先学习挡墙的3种破坏模式(滑移、倾倒、倾覆)模拟动画(图14),然后给出坍塌点对应的破坏过程,让学生判断该坍塌点正确的破坏模式(图15)。

操作效果:学生在互动操作中理解挡墙破坏类型,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反复观看模拟动画,学习知识点,增加对挡墙破坏模式认识,为挡墙设计奠定基础。

14 挡墙破坏过程模拟

15 挡墙破坏模式判断

交互步骤7:挡墙型式选择

操作目的:理解不同挡墙型式的区别,掌握直挡墙的适用范围。

操作过程:学生在学习挡墙破坏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挡墙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本步骤具体给出生态挡墙的剖面图,学生判断选择该工况条件下正确的挡墙型式(图16)。学生选择直挡墙或是阶梯式挡墙,对于小于3m挡墙,选择直挡墙显示正确。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生态挡墙剖面图和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竖铰链式生态直挡墙结构的认识,掌握直挡墙的适用范围。

16 挡墙型式选择界面

交互步骤8:挡墙结构辨识

操作目的:掌握生态挡墙的结构组成特征。

操作过程:通过生态挡墙的结构爆炸图充分展示生态挡墙的结构组成特征(图17),学生依据基础理论知识,对应图示组成单位选择正确名称,包括混凝土基础、砌块、纤维棒、压顶4个部分,学生反复比较与操作练习,完成生态挡墙的结构辨识。

操作效果:学生在空间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增进对生态挡墙结构的理解,从而掌握生态挡墙的结构组成特征。

17 生态挡墙结构辨识模型


交互步骤9:挡墙结构设计

操作目的:理解砌块模型的三维特征,掌握生态挡墙的设计方法。

操作过程:本步骤共分为3个步骤,首先学生对砌块模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拖动砌块进行360度旋转(图18),从各个角度认识砌块的形态特征;然后学生根据生态挡墙的设计模型(图19),开展设计计算,计算出该工况条件下(坡高2.9 m,坡长10 m)砌块和纤维棒的数量,若学生计算错误,系统将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学生可反复试错学习;最后,学生根据基础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0),进一步设计计算基础尺寸,若学生计算措施,系统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采用直挡墙基础时,a、b、c、d最优尺寸宜为500 mm,300 mm,200 mm,1200 mm),学生可反复试错学习。

操作效果:学生反复操作与试错,增进对砌块模型的空间认识,掌握生态挡墙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


18 砌块三维空间展示界面

19 生态挡墙设计模型

图20 生态挡墙的基础尺寸

交互步骤10:挡墙受力分析

操作目的:掌握生态挡墙的受力类型及作用方式。

操作过程:根据挡墙设计模型,通过示意图展示挡墙受力情况,让学生选择挡墙自重荷载、土体自重荷载、土压力、基地抗滑力等作用力的作用点(图21)。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反复试错学习,掌握生态挡墙的受力类型及作用方式。

21 生态挡墙的受力分析

交互步骤11:土压力计算

操作目的:掌握土压力计算原理及方法。

操作过程:学生在生态挡墙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开展土压力的计算。学生根据土压力计算示意图(图22),根据给定的计算参数,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首先计算出主动土压力系数,然后计算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为分布力,需要计算出关键节点的主动土压力,然后才能绘制成主动土压力分布图);最后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合力及作用点。该步骤若学生计算错误,系统将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供学生再次学习计算。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模型学习和反复计算,巩固练习土压力计算方法,从而掌握土压力计算原理及方法。

22 生态挡墙土压力计算界面

交互步骤12:挡墙自重荷载计算

操作目的:理解挡墙自重荷载的计算原理,掌握挡墙自重荷载计算方法。

操作过程:该步骤是学生开展生态挡墙设计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以挡墙的结构设计方案为基础,参考混凝土的容重、单个砌块的质量、纤维棒的质量(图23),开展挡墙自重荷载计算。该步骤若学生计算错误,系统将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供学生再次学习计算。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模型学习和反复计算,巩固练习挡墙自重荷载计算方法,从而掌握挡墙自重荷载计算方法。

23 挡墙自重荷载计算界面

交互步骤13: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

操作目的:理解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的计算原理,掌握自重荷载计算方法。

操作过程:该步骤是学生开展生态挡墙设计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以挡墙的结构设计方案为基础,参考土体的容重、基础上覆土体的面积(图24),开展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该步骤若学生计算错误,系统将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供学生再次学习计算。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模型学习和反复计算,巩固练习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方法,从而掌握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方法。

24 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界面

交互步骤14:基底抗滑力计算

操作目的:理解基底抗滑力的计算原理,掌握基底抗滑力计算方法。

操作过程:该步骤是学生开展生态挡墙设计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以挡墙的结构设计方案为基础,参考基础底面与地基的摩擦系数(0.3)(图25),开展基底抗滑力计算。该步骤若学生计算错误,系统将给出正确计算过程,供学生再次学习计算。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模型学习和反复计算,巩固练习基底抗滑力计算方法,从而掌握基底抗滑力计算方法。

25 基础上覆土体自重荷载计算界面

交互步骤15:探究1-抗滑移稳定性

操作目的:掌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方法,探究边坡支挡结构可能破坏模式。

操作过程:学生首先学习边坡支挡结构滑移过程模拟动画(图26),通过知识点学习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基于受力分析结果,计算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系数

与一般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1.3对比,让学生判断抗滑移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滑移破坏模拟动画学习,进一步巩固边坡支挡结构滑移破坏模式的理解,理解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

26 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模拟界面

交互步骤16:探究1-抗倾覆稳定性

操作目的:掌握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探究边坡支挡结构可能破坏模式。

操作过程:学生首先学习边坡支挡结构倾覆过程模拟动画,通过知识点学习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判断本次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图27)。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倾覆破坏模拟动画学习,进一步巩固边坡支挡结构倾覆破坏模式的理解,理解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

27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模拟界面

交互步骤17:探究1-正截面应力

操作目的:掌握正截面应力计算原理及方法,探究支挡结构可能破坏模式。


操作过程:学生首先学习边坡支挡结构正截面破坏过程模拟动画,通过知识点学习正截面应力计算原理及方法,判断本次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图28)。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正截面破坏模拟动画学习,进一步巩固边坡支挡结构正截面破坏模式的理解。


28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模拟界面

交互步骤18:探究1-整体稳定性

操作目的:掌握整体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探究边坡支挡结构可能的破坏模式。

操作过程:学生首先学习边坡支挡结构整体失稳过程模拟动画,通过知识点学习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判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图29)。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整体失稳破坏模拟动画学习,进一步巩固边坡支挡结构整体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解,理整体稳定性系数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

29 整体稳定性计算模拟界面

交互步骤19:施工步骤选择

操作目的:掌握生态挡墙的施工工艺及步骤。

操作过程:学生根据给定的施工步骤进行工序选择(图30),正确选择某步骤后,系统动画模拟该施工步骤的具体过程(图31-32),若学生选择措施,则系统给出提示,学生重新选择。

操作效果:学生通过施工步骤选择的反复试错操作与模拟动画学习,深入理解生态挡墙的施工工艺及步骤。

30 生态挡墙施工步骤选择

31 生态挡墙地基施工

32 生态挡墙安装纤维棒及砌块

交互步骤20:生态护坡植被选择

操作目的:理解生态护坡植被选择的原则。

操作过程:学习不同植物的生长属性,依据护坡植物选择原则学生选择本设计方案合适的护坡植被(图33)。

操作效果:理解生态护坡植被选择的原则,通过生态护坡效果(图34)展示培养学生生态治理理念。

33 生态挡墙护坡植物选择

34 生态挡墙护坡效果

交互步骤21:实验探究2-3m以上挡墙设计

操作目的:理解阶梯型挡墙的适用范围,掌握阶梯型挡墙的施工工艺。

操作过程:通过实验探究2引发学生对于不同工况下生态挡墙优化设计的思考,在给定工况条件下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图35);学生选择阶梯型挡墙的施工步骤(图36),选择正确通过动画演示该施工步骤,选择错误系统给出提示。

操作效果:学生探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生态挡墙优化设计方法,掌握阶梯型挡墙的施工工艺。

35 3m以上挡墙型式探究

36 阶梯型挡墙的施工工艺


预习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类型 操作
         

操作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编号 资源信息类型 费用 收费有效期
1 操作 大运河江南流域竖铰链式生态挡墙护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01 外部链接 0.00 0

实验交流

教学引导视频

共享应用

浏览量:5816
点赞数:1290

资源共享星级评定

0
1539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