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14个步骤)
实验项目的设置由简到繁、由基础到综合、由限定到自由、由设计到创新等共设置了14个步骤,每一步交互步操作步骤设置了相关操作要求和范例解析,据此学生可以清晰地明白交互操作的实验目的和具体交互操作的方法、技术、技巧。通过练习并按照每一步骤中具体环节的操作控制,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操作完成后可以通过单元测验巩固每一步骤中的实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交互操作的动作行为,对照操作要求和标准进行跟踪和计算机辅助评价,最终可以在实验报告中自动呈现出评价结果。
操作目标达成度赋分模型如下:
A.满分与零分,所有步骤分解成一步步操作,其得分分布到每一操作环节中去,完全按照顺序操作,并操作真确即可获得原先设定的满分,没有操作,或操作完全错误得0分。
B.多级计分,操作步骤中的每个环节设定分值,通常每个环节1分,有时重要的环节为2分,如5分的操作步骤中常设5个操作环节,其满分为5分,分级计分则为0、1、2、3、4、5分,相应环节操作正确其步骤得分介于0-5分之间。
C.已经操作过的模块或步骤如果重新操作则上次操作结果取消,记录最后一次操作的过程、结果和得分;实验结果(每个步骤的操作得分)自动在实验报告得分表中呈现。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步骤一:光源性质的软硬选择操作 (互动操作3分,单元测试2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不同光源照明性质的软硬效果进行认知和应用的能力。实验中可以人物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选择不同的照明光源,针对相同的被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光源时,比较被摄对象的明暗反差、层次过渡、立体表现、受光面背光面等,从而认知光源性质的直射光、散射光分类和软硬照明特点,并针对不同的被摄对象加以运用。
①调节人物角度为45度,选择散射光照明,查看其照明特点和效果。
②调节人物角度为90度,选择透射光照明,查看其照明特点和效果。
③调节人物角度为0度,选择直射光照明,查看其照明特点和效果。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3分,操作结束后完成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2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步骤二:水平光位调节操作 (互动操作5分,单元测试8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水平范围不同投射方向的光位照明效果进行认知和应用的能力。学生需要操作控制光源照明夹角,以获得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等不同的水平光位,比较、认知不同光位的造型特点,并能熟练运用不同光位的明暗反差、层次过渡、立体效果等照明效果。完成下述水平光位的操作实现相应的照明效果,可以获得相应的互动操作得分。
①调节人物角度为45度,横向角度调节为135度,查看其造型特点和效果。
②调节人物角度为9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90度,查看其造型特点和效果。
③调节人物角度为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45度,查看前侧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④调节人物角度为9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170度,查看逆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⑤调节人物角度为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0度,查看顺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操作结束后完成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8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步骤三:垂直光位调节操作 (互动操作4分,单元测试3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垂直范围不同投射方向的光位照明效果进行认知和应用的能力。学生需要操作控制光源照明夹角,以获得顶光、脚光、水平光线等不同的垂直光位,比较、认知不同光位的造型特点。完成下述垂直光位的操作实现相应的照明效果,可以获得相应的互动操作得分。
①调节人物角度为10度,纵向角度调节为-43度,查看脚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②调节人物角度为340度,纵向角度调节为0度,查看水平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③调节人物角度为20度,纵向角度调节为72度,查看顶光造型特点和效果。
④调节人物角度为0度,纵向角度调节为40度,查看常规高度的用光造型。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4分,操作结束后完成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6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步骤四:室外光位选择操作 (互动操作4分,单元测试3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在室外阳光下获得不同光位造型效果的能力。虚拟实验中,室外阳光下照明时光源(太阳)位置不可以移动,被摄对象可以选择和转动,摄影机可以围绕被摄对象转动,通过操作控制摄影机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摄影机与光源(太阳)投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从而获得水平范围内的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等光位造型效果。完成下述摄影机机位的调节操作,实现相应的照明效果,可以获得相应的互动操作得分。
①调节人物角度为1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左侧14度,当前位置设置为2.4米,当前焦距设置为60mm,获得并查看前侧光造型效果。
②调节人物角度为26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右侧150度,当前位置设置为1.6米,当前焦距设置为40mm,获得并查看侧逆光造型效果。
③调节人物角度为2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左侧125度,当前位置设置为3米,当前焦距设置为78mm,获得并查看侧逆光造型效果。
④调节人物角度为330度,横向角度调节为右侧30度,当前位置设置为1.5米,当前焦距设置为35mm,获得并查看顺光造型效果。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4分,操作结束后完成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3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步骤五:多灯布光——前侧辅助光补充阴影造型(互动操作4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主光、辅助光(轮廓光、修饰光、发型光等)造型作用的认知和多灯组合布光中对主光和辅助光的调配操控能力。虚拟实验中学生可以选择被摄对象,可以调节被摄对象的面向角度,可以调节摄影机的远近,可以添加多盏光源进行影视照明,可以调节每盏灯光的位置、高度、亮度、照明范围、照明角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操控调节布置出指定的主光、辅助光照明效果。
前侧辅助光的造型效果控制时,主光为前侧光,辅助光为正面稍微偏侧一点的光线,辅助光的亮度适当降低,主要用于弥补阴影部分的过于死黑的层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人物角度为0度,添加主光。
②调节主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右侧15度,纵向角度为向下5度,亮度为200,范围0.1,获得主光造型。
③添加辅助光,将光源设置为散射光。
④调节辅助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0度,纵向角度为0度,亮度为130,范围0.9,补充阴影区域的亮度,完善人物脸部的光线造型。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4分。
步骤六:多灯布光——侧逆辅助光提供装饰造型(互动操作4分)
该步骤利用辅助光为被摄主体进行装饰造型,虚拟操作时主光为侧逆光,辅助光为前侧光,辅助光的亮度适当降低,主要用于弥补阴影部分的过于死黑的层次,增添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感。
①人物角度为330度,添加主光。②调节主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8度,纵向角度为向下10度,亮度为200,范围0.2,获得主光造型。
③添加辅助光。④调节辅助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10度,纵向角度为向下30度,亮度为200,范围0.1,补充阴影区域的亮度,完善人物脸部的光线造型。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4分。
步骤七:多灯布光——侧逆轮廓造型(互动操作4分,单元测试3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主光、辅助光造型作用利用,利用辅助光为被摄主体进行轮廓造型,虚拟操作时主光为侧逆光,辅助光为侧逆光,侧逆辅助能够将被摄对象的发型轮廓、肩部、颈部轮廓勾勒出来,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同时能将主体与背景区分开来,有利于突出主体。
①人物角度设为40度,添加主光。
②调节主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5度,纵向角度为向上8度,亮度为200,获得主光造型。
③添加辅助光。
④调节辅助光到指定位置(磁吸,黄色方块显示闪烁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右侧20度,纵向角度为向上20度,亮度为200,勾画人物脸部侧面轮廓,完善人物脸部的光线造型。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光源性质下的人像照明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一步的操作完全正确得1分,互动操作合计4分。
多灯布光造型模块的3个步骤进行互动操作结束后可以进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3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步骤八:人物访谈用光造型——主持人构图(虚拟操作5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人物访谈节目中人像摄影构图的能力,对主持人的构图在访谈节目中常用的有以嘉宾为前景的主持人中景镜头、主持人单独的前侧中景镜头、主持人近景或特写正面镜头等。
①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左3度,调节镜头焦距为90mm,可获得以嘉宾为前景的主持人中景构图。主持人构图为以嘉宾为前景的中近景构图。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人物的常见构图之一。有利于表现主持人和嘉宾的位置关系,画面视觉元素丰富,具有较强的空间感。
②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转0度,调节镜头焦距为120mm,可获得主持人正面特写构图。主持人构图为单人特写镜头。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人物的常见构图之一。有利于表现主持人神态。
③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转左2度,调节镜头焦距为120mm,可获得主持人左前侧面近景构图。主持人构图为单人前侧面近景镜头。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最为常见人像构图。既有利于表现主持人神态,又能够表现人物立体轮廓形态,还能避免人物缺陷美化人物形象。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摄影机位置调节下的主持人的三种构图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两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各得1.5分,最后一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得2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
步骤九:人物访谈用光造型——嘉宾构图(虚拟操作5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人物访谈节目中人像摄影构图的能力,对嘉宾的构图在访谈节目中常用的有以主持人为前景的嘉宾中景镜头、嘉宾单独的前侧中景镜头、嘉宾近景或特写正面镜头等。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摄影机位置调节下的嘉宾的三种构图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两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各得1.5分,最后一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得2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
①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右8度,调节镜头焦距为60mm,可获得以主持人为前景的中景构图。嘉宾构图为以主持人为前景的中景镜头。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常见人像构图之一。有利于表现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位置关系,画面视觉元素丰富,具有较强的空间感。
②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右1度,调节镜头焦距为120mm,可获得嘉宾正面近景构图。嘉宾构图为单人特写镜头。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人物的常见构图之一。有利于表现嘉宾神态。
③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镜头偏转右5度,调节镜头焦距为69mm,可获得嘉宾右前侧面近景构图。嘉宾构图为单人前侧面近景镜头。这是人物访谈节目中最为常见人像构图。既有利于表现嘉宾神态,又能够表现人物立体轮廓形态,还能避免人物缺陷美化人物形象。
步骤十:人物访谈用光造型——全景构图(虚拟操作5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对人物访谈节目中人像摄影构图的能力,广角镜头配合近距离拍摄,人物较大、环境空间开阔;长焦镜头配合远距离拍摄,人物较大、环境空间压缩,可以弱化环境空间特征,突出主体人物形象。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摄影机位置调节下的主持人和嘉宾在场景环境中较全的三种构图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两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各得1.5分,最后一种构图效果操作正确得2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
①向后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调节镜头焦距为85mm,获得紧凑感较强的全景构图。摄影机的拍摄距离较远,镜头焦距较长,嘉宾和主持人在画面中为全景,这样拍摄的背景范围相对较小,前后景空间具有压缩和紧凑的视觉效果。
②向前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调节镜头焦距为26mm,获得纵深透视感较强的全景构图。摄影机的拍摄距离较近,镜头焦距较短,嘉宾和主持人在画面中为远景,这样拍摄的背景范围相对较大,前后景空间透视感较为夸张,具有开阔、丰富背景的视觉效果。
③向后移动摄影机至指定位置,调节镜头焦距为60mm,获得嘉宾主持人与环境空间之间关系协调的全景构图。摄影机的拍摄距离适中,镜头焦距适中,可以较为自由地控制主体和人物和前景环境背景之间的大小比例、纵深关系、距离关系、虚实关系,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构图效果。
步骤十一:人物访谈用光造型——主持人布光(虚拟操作5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在演播室复杂场景环境中对主持人进行多灯布光造型,艺术化的表现主持人形象的能力,对主持人布光常常需要布置三盏灯,并控制三盏灯的位置、亮度、照明范围、照明角度等因素,从而有效的进行光影艺术效果的表达。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布光模型控制调节下的主持人的用光造型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两个灯具对主持人的布光操作正确各得1.5分,最后一个灯具给主持人的布光操作正确得2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
①给主持人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30,纵向角度为向下10,调节灯光亮度为146,范围0.4,给主持人布置侧逆主光。获得主持人侧逆主光时,侧逆主光照明前侧面人像时,人物的脸部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质感和层次感,但此时光比过大、投影区过大过黑,需要进行辅助光照明,以完善阴影区域层次。
②给主持人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右侧40,纵向角度为向上15,调节灯光亮度为125,范围0.3,给主持人布置前侧辅助光。获得主持人辅助补光时,在侧逆主光照明的基础上,给人物添加前侧辅助光,控制辅助光的亮度、范围,可以弥补光比过大、投影区过大过黑的缺陷完善阴影区层次的表现。
③给主持人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右侧15,纵向角度为向下15,调节灯光亮度为200,范围0.4,给主持人布置轮廓辅助光。获得主持人辅助轮廓光,在主光辅助光的基础上,增加一盏侧逆轮廓光照明,有利于美化人物造型,能将人物的轮廓形态从背景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步骤十二:人物访谈用光造型——嘉宾布光(虚拟操作5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在演播室复杂场景环境中对嘉宾进行多灯布光造型,艺术化的表现嘉宾形象的能力,对嘉宾的布光常常需要布置三盏灯,并控制三盏灯的位置、亮度、照明范围、照明角度等因素,从而有效的进行光影艺术效果的表达。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布光模型控制调节下的嘉宾的用光造型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两个灯具对嘉宾的布光操作正确各得1.5分,最后一个灯具给嘉宾的布光操作正确得2分,互动操作合计5分。
①给嘉宾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右侧25,纵向角度为向下20,调节灯光亮度为200,范围0.4,给嘉宾布置侧逆主光。获得嘉宾侧逆主光时,侧逆主光照明前侧面人像时,人物的脸部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质感和层次感,但此时光比过大、投影区过大过黑,需要进行辅助光照明,以完善阴影区域层次。
②给嘉宾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30,纵向角度为向上10,调节灯光亮度为160,范围0.3,给嘉宾布置前侧辅助主光。获得嘉宾前侧辅助光时,在侧逆主光照明的基础上,给人物添加前侧辅助光,控制辅助光的亮度、范围,可以弥补光比过大、投影区过大过黑的缺陷完善阴影区层次的表现。
③给嘉宾添加灯光,调节灯光到指定位置,调节横向角度为左侧30,纵向角度为向下10,调节灯光亮度为200,范围0.3,给嘉宾布置侧逆轮廓辅助光。获得嘉宾侧逆轮廓光,在主光辅助光的基础上,增加一盏侧逆轮廓光照明,有利于美化人物造型,能将人物的轮廓形态从背景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步骤十三:人物访谈用光造型——全局布光(虚拟操作1分,单元测验9分)
该步骤训练学生综合平衡人物访谈节目中的整体光影效果,需要考虑人、景、物的亮度关系,同时兼顾三台摄影机的取景构图画面中的光影艺术效果,避免多灯的相互影响,避免主持人、嘉宾、环境背景在分别用光造型时的相互影响。
操作获得的结果为不同布光模型控制调节下的全景用光造型效果图示,结果可以与基础原理中的范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添加的灯具对主持人、嘉宾、场景环境的布光操作正确完全正确得1分,合计1分。
人物访谈用光造型模块的6个步骤进行互动操作结束后可以进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为单项选择题,每空选择0.5分,合计9分,得分结果自动保存到最后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中。
① 给场景添加一盏全景灯;② 将灯后移到指定位置;③ 将光源设置为散射光;④ 将亮度调节为200;⑤ 将范围调节为1。
步骤十四:人物访谈用光造型探索(虚拟操作18分)
自由调节控制摄影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根据实践对象和审美需要,安排合适的嘉宾、主持人和全景构图;对嘉宾、主持人和全景进行用光造型控制的自由探索,力图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用光造型效果。对三个摄影机构图机位的用光造型效果进行截图保存,并阐述用光造型的构思、技法和效果自我评价。将实践操作探索的图文资料编辑成相关文档,发送到课程交流群,由师生讨论交流评价(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