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项目团队对汉画像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理论成果,已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汉学大系》系列著作 15 余部。在丰硕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如何通过新媒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是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虚拟仿真教学项目重点针对城市空间中广泛在的公共空间中实现汉文化浮雕的设计与应用问题。在虚拟仿真教学课程中,对汉画像模件化设计与研究是及其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汉画像的图像特征与文化意涵。仿真实验的意义在于,以“场景直观虚拟化”方式,实现情境化设计的浮雕语言的转换,解决了浮雕教学实践过程中线性实体实验环节等待时间冗长,- 7 -创作空间巨大,创作媒介多样、教学环境高尘、高污染、安全隐患大,不适合开展多人多任务的教学活动,难以实现标准化实训和考核等问题。同时,汉文化浮雕的设计是一项多目标的综合性设计,艺术与设计的交叉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也愈来愈明显。在内容上,跨越不同却又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领域,在艺术学和设计学各专业之间彼此交叉互动,综合性地创作,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跨越。在形式上,以虚拟互动、共享协同实现联动传播效应。在方式上,聚焦应用,以虚拟直观化方式来解决艺术与实践、设计与展示、概念与呈现、技术与艺术、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联结、链接关系。虚拟仿真教学为创意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动力”系统。本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凝练出适合美术类、设计类学生进行虚拟实验的三大模块。通过强化内涵、优化设计、直观验证,构建成符合艺术设计规律的“共同认知、虚拟共享、设计创新、教研实践”四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教学理念,完善了实践教学模式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首先,共同认知层面奠定了文化识读的基础,而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直观、互动式认知方式的教学要求。通过本项实验,建构的“汉画像辩图识义”模块,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直观理解的不足。其次,虚拟共享层面扩展了设计素材的广度,一方面,在识图过程中进行文化认知,另一方面,对原有汉画打散成为单个物件,并对个体元素收集与整理,为模件化设计提供庞大的素材支持。第三,设计创新层面优化了学生直观理解汉画像艺术符号基础上的“再设计”。学生将打散的图像,根据预设的空间,通过主题情境以及各种设计要素转换为直观完整的浮雕创作,从单体浮雕、组合浮雕、浮雕模式、空间灯光等多方面进行展示与设计,最终完成汉画像艺术符号语言的现代语境转化。最后,教研实践层面提供汉文化浮雕工艺的验证性流程。通过实验教学设计,形成以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创意实践三维互动的跨学科教育格局,从而全面优化当代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并有效推动当代艺术设计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1)汉画像辩图识义建立汉画像数据库,通过对汉画像图式的分类,并根据其特定的符号意蕴建构一个图式“谱系”。为装饰雕塑设置一个文化情境,用现代设计方法将传统文化与创新表达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文化、设计与制作的认知能力。

一、实验方法描述:(1)学生根据汉文化情境浮雕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说明书,掌握该系统的注册及登录方法、前端教学系统的具体功能、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2)学生通过教学目的模块掌握汉文化浮雕实验教学、设计思路。(3)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模块掌握浮雕设计原理、功能要求、操作内容、制作工艺、设计方法、情境表现等知识。(4)教师根据具体项目在软件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操作管理模块预设知识点,学生在前端的操作模块中选取相应的子项目进行虚拟设计训练;学生应先选取学习模式进行导引式学习,进而选取练习模式进行提示性训练。学生通过各操作模块可掌握汉画像符号语言的认知与表现、汉文化情境浮雕的制作流程以及操作工具的使用方法。(5)教师指定某个或某几个操作项目作为考核内容,并规定考试时间,学生在考核模式下进行相应项目的虚拟操作;学生提交报告后,通过操作报告模块生成实验报告。二、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一、进入主题情境简介人的认知离不开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当时所处社会环境下的社会总体价值观和共同认知的影响。主题情境的认知,旨在让学生通过文化背景的了解,作为思维、创意的起点。- 21 -2. 选择设计主题该步骤旨在让学生根据对汉文化的某个情景展开构思,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提炼出一个完整的视觉想象。项目预设车马出行、迎宾宴饮、乐舞百戏、天降祥瑞四个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3. 场景应用目的:将学生带入空间情景,针对不同空间类型,合理构思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室内、室外多个选择,为学生参与不同空间的课程实践提供设计空间状态,如学生可针对“地铁公共空间”实践项目选择“车马出行”主题。- 22 -4. 设定设计界面目的:根据特定空间的设计需求,划定相应浮雕设计区域。应与空间环境相协调,训练学生在公共空间界面设计中对尺度的把握能力、预设环境的理解与美感认知。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工具划定设计范围,预设有矩形、圆形、多边形等。根据创作意图推拽设计区域放置在合适位置,设计区可以变化。5. 模件化设计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添加模件,通过对汉文化主题的理解,判断模件库模件的图式,为整体设计做好准备。学生可以自由添加、减少、变换、镜像模件元素,训练学生在模件化设计过程中对形式美的理解。- 23 -6. 浮雕深浅调整目的:根据造型、场景需要,判断调节浮雕的深浅程度,获得最佳空间感受。通过比对浮雕深浅程度,提高学生在不同空间状态对浮雕的空间表现的理解能力。学生点击操作滑竿,可以控制浮雕深浅程度,并生成不同凸凹强度的浮雕,判断浮雕深浅与表现的合理性。7. 材质类型选择目的:方便学生直观、实时判断各种材质对浮雕的表现,同时判断材质在现在场景里的应用是否合理,应用材质选择可以进行实时了解。学生自主判断材质,获得最佳效果。提供如紫铜、黄铜、木质、石材、玻璃钢等不同材质。- 24 -8. 浮雕与光照目的:不同光效对浮雕效果有较大影响,由学生自主调整光照参数获得理想表现效果。了解光照对雕塑效果的影响,通过控制光效掌握雕塑的光影关系。项目预设人工光源与自然光,灯光可以选择灯光照度、色温、分布等方式。9. 空间尺度参照物目的:空间参照物是体现公共空间雕塑尺度的必须要素,合理使用参照物显现雕塑的尺度感,视觉上可以立刻判断立体化浮雕空间关系,可以选择添加环境设施和人物形象作为尺度参照。- 25 -10. VR 漫游目的:在空间场景中任意环游,逼真虚拟仿真的在动态视角下,便于得到雕塑在空间中的综合感受。以可移动的相机视角,按键盘“W/S/A/D”键实现上/下/左/右的位置移动,直观感受设计尺度和空间效果合理性。11. 提交方案目的:以合理的视角输出图像是对雕塑作品和空间环境的综合考虑做出的判断,学生应选择既能表现雕塑的整体效果又能兼顾空间关系,根据作品形成的效果,对设计作品进行论价和说明。

预习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类型 操作
1 预习 公共空间中的汉文化浮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外部链接

操作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编号 资源信息类型 费用 收费有效期
1 操作 公共空间中的汉文化浮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外部链接 0.00 0

实验交流

教学引导视频

共享应用

浏览量:391
点赞数:0

资源共享星级评定

0
0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