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战略对中医针灸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以后,国务院相继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要求。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江苏省一流专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多年来培养大量海内外针灸人才。

在中医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针灸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如何使学生更加规范、高效地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技能训练水平、降低诊疗意外发生率是中医针灸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

2)《针灸学》是中医学类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是中医人才临床必备技能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部分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也开设了独立的《针灸学》,同时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医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中医护士职称考试的必考内容。针灸经络辨证思维、针灸操作技能和针灸意外情况处理等,是中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3)针灸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需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过程

《针灸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形成临床中针灸医生所必备的经络辨证思维诊断能力、多种针灸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意外情况的防范处理能力。上述能力的形成,需要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训练、技能操作训练和意外情况应对训练。

而目前教育实践中,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即面临着“针灸适宜疾病种类繁多、真实人体操作技术训练难以进行、针灸意外情况处理训练难以实现的现实。造成学生进入临床,开始真实人体操作时,因疾病缺乏感性认识、针灸操作技术熟练程度不足而升高了操作失误的发生率,限制了学生针灸技能和思维的全面训练和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和此后、真实人体针灸实际操作前,进行虚拟仿真训练“先虚后实”,高学生对针灸临床技能的熟练度;“虚实结合”,良好衔接理论与实践,为真实训练打下基础。

4“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的先进性

为此,我校张建斌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发了“三维数字铜人”“交互式数字人体穴位模型”,成功提高了《针灸学》实训教学水平并分别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最佳技术实现奖(2014)和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5)。

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操作技术和临床经络辨证思维训练水平,我们“三维数字铜人”和“交互式数字人体穴位模型”提升为“经络虚拟人”,开发“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并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5021075)。

该系统整合了《针灸学》中经络腧穴、刺灸操作、针灸治疗的教学内容,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操作视频和诊疗数据,以3D经络虚拟人为平台,以针灸临床诊察室和治疗室为虚拟仿真场景,模拟针灸适宜疾病经络病理特点和针灸干预响应特征,训练学生经络诊察、经络辨证、循经选穴、针灸操作和意外处理等针灸诊疗全流程各环节应用能力。该系统具有多环节覆盖、多种针灸技能综合训练、突出针灸临床经络辨证思维的特点。具备充分的虚拟仿真实验必要性和先进性。


针灸临床中要经历诊断、治疗、意外防治三大环节。针灸临床诊断以“经络腧穴”为基础,进行经络诊察、经络辨证,得到经络诊断;针灸临床治疗以“刺灸操作”为基础,进行循经选穴、针灸操作;针灸意外防治以“六类意外”的预防和处理为核心内容。

“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以3D经络虚拟人为平台,以针灸临床诊察室和治疗室为虚拟仿真场景,整合了《针灸学》中经络腧穴、刺灸操作、针灸治疗的教学内容,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操作视频和诊疗数据,模拟针灸适宜疾病经络病理特点和针灸干预响应特征,训练学生经络诊察、经络辨证、循经选穴、针灸操作和意外防治等针灸诊疗全流程各环节应用能力。实现多病种、多技术、多意外的高质量重复训练,具有多环节覆盖、多种针灸技能综合训练、突出针灸临床经络辨证思维的特点。

知识点:共9

1、经络系统的构成和循行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构成的经络系统和在身体前后、内外、左右的分布规律。

2、专科检查技术——经络诊察

经络所属区域的病理反应(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皮肤色泽改变、异常血管改变、皮丘条索等组织形态改变)

经络所属区域的运动障碍(活动度受限、体态异常等)

3、专科思维能力——经络辨证诊断和鉴别诊断

经络症状相关与归经:从疾病症状体征特点判断是何经络出现损伤;

穴位定位与归经:穴位在机体的所在位置与经络分布间的规律;

类似症状分经辨证:鉴别相似症状体征与经络病理间的关系。

4、针灸治疗方案的制定

循经选穴:根据受损经络选择相应穴位;

适宜针灸操作技术选择、应用和禁忌:根据疾病特点选择适宜针灸技术,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

5、针灸治疗方案的实施

体位准备:根据穴位所在严格遵守;

医生双手消毒:消毒步骤位置和针灸操作特点选择合适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充分暴露、有利操作;

治疗区域消毒:消毒步骤严格遵守;

揣穴、定穴:判定穴位精确位置和进针点、进针深度;

针灸针等医疗器械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

多方法综合治疗操作:选择多种针灸操作技术;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注意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的分类处理。

6、针灸治疗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晕针

弯针

断针

滞针

血肿与出血

刺伤重要脏器

7、治疗结束后交代注意事项

8、预约下次治疗

9、随访


“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内设多种疾病多种临床情形,每一种疾病和情形都是一个案例。学生训练时面对完全虚拟仿真的临床场景和诊疗过程,“经络虚拟人”模拟临床疾病的发病特点,在操作中逐步引导学生采集疾病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判断病因和发病机理、实施干预治疗并预防和处理意外情况,体现了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先进性。

头痛”病针灸临床诊疗过程为例

1. 使用目的

经络虚拟人模拟头痛病的经络病理特点和针灸反映特征。通过对头痛患者的针灸治疗过程,掌握头痛病的经络诊察技术、经络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针刺法合理选择与实施,掌握意外情况的发生和处理。

2. 实施过程

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基本信息并登陆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

选择自学模式

特点:在练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获得提示、警示和指导,在任一步骤环节可以进行反复练习和随意试错,记录练习者操作轨迹并分析特点,针灸技能操作时可弹出专家操作视频在线播放,指导教师在线指导、答疑解惑

③ 进入虚拟仿真场景


虚拟场景一:经络腧穴诊察室

a. 经络虚拟人头痛患者基本情况设定:依据西医学三类功能性头痛疾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针灸学四类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的单发或并发,设定了15种头痛基本情形。自学模式中学习者练习所有情形,考核模式中随机设定某一情形进行考试。

b. 基本情况内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报告、舌苔脉象。要求理清头痛发生经过和以往诊治情况(设计干扰内容;知识点链接:核心症状特征、头痛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加重因素

c. 经络诊察:根据头痛基本情况和经络循行部位,实施皮肤色泽、皮肤血络观察和压痛、结节等探察(设计干扰内容;知识点链接:《灵枢经脉》中的经络循行原文,经络所属区域的穴位定位

d. 经络辨证:在干扰、误导信息下获取诊断信息,依据经络诊察结果进行经络辨证(设计干扰内容;知识点链接:《灵枢经脉》中的经络循行原文,经络所属区域的穴位定位)

e. 做出中西医诊断(知识点链接: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f. 循经选穴:局部选穴与远部选穴相结合(设计干扰内容;知识点链接:《灵枢经脉》中的经络循行原文,经络所属区域的穴位定位)

g. 针灸方法的选择:确立补泻治疗原则

h. 向患者告知病情、针灸治疗方案、针灸过程体验,嘱患者放松心情,避免晕针等意外发生

i. 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虚拟场景二:针灸治疗室

j. 针灸治疗操作前的准备确定治疗体位、医生手部消毒、治疗部位消毒、选取治疗针具

k. 针灸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实施治疗操作(设计干扰内容;展现针感扩散;知识点链接:针灸治疗操作规范、操作视频在线播放)

l. 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应对处理意外情况

m. 治疗结束后,交代医嘱,处置废弃,预约下次治疗

④ 选择考核模式

系统随机设定一种头痛情形进行考核。以上步骤只能单向进行,不可返回,不可跳步,不会弹出警示和知识点链接,即时呈现错误操作后果,可评估意外情况处理效果,操作完毕报告考核成绩。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头痛病的针灸诊疗全流程临床经络辨证思维与实践技能训练,学生能够获取头痛病的症状体征等诊断信息,做出正确诊断,形成合理针灸治疗方案,能够实施多种针灸操作技术,能够应对处理诊疗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完成全部诊疗过程。


预习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类型 操作
         

操作资料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编号 资源信息类型 费用 收费有效期
1 操作 基于经络虚拟人的针灸临床应用训练系统 外部链接 0.00 0

实验交流

教学引导视频

共享应用

浏览量:702
点赞数:0

资源共享星级评定

0
0人评分